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守德故应忘寂寞,居闲何用厌缁尘。的解释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山居

守德故应忘寂寞,居闲何用厌缁尘。的解释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守德故应忘寂寞,居闲何用厌缁尘。

风前月下谁家酒,雪后松边几径人。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坚守道德自然应当忘却寂寞之感,身处闲适之境又何必厌恶世俗的尘埃?在清风明月之下,哪户人家正在酿酒飘香,雪后青松旁,又有几条小径上留下了行人的足迹。

释义

守德故应忘寂寞:坚守道德准则的人,内心应该能够超越寂寞,不为外界所扰。

居闲何用厌缁尘:居住在闲适之地,为何还要厌恶世俗的污染(缁尘,喻世俗的污垢)?

风前月下谁家酒:在清风明月的美好景致中,哪户人家正在享受酿酒的乐趣。

雪后松边几径人:雪后青松更加挺拔,小径上留下了行人的足迹,暗示着即便在寒冷孤寂之时,也总有人愿意寻觅这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山居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首句“守德故应忘寂寞”,直接点明了诗人坚守道德、不为寂寞所困的心境;次句“居闲何用厌缁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后两句通过描绘风前月下的酒香和雪后松边的小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山居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简朴,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雪后初晴的日子,独自漫步于山间小径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皎然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坚守的自豪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守德故应忘寂寞,居闲何用厌缁尘。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