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杂诗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的意思及出处

汉·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尚能兴邦国。

矧伊握灵蛇,建好旗。

浮云不我顾,日月不我愆。

寒暑忽流易,九州忽奄昏。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醇醪反寡味,代饭为觞脯。

酌之以匏觞,咏之以雅篇。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外纳美至言,内倾涤烦襟。

顾瞻望平道,欲往心独闲。

嘉愿不能遂,心惆怅以悲。

作者简介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名士、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文善诗,被时人誉为“奇童”,孔融性格刚直,不畏权贵,多次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朝廷权贵,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时年五十六岁。

译文

高高的钟山之巅,炎炎夏日下的道路明亮耀眼,高耸的宫门如同云中的明灯,远处的景色在寒霜中熠熠生辉,那些世代显赫的士人,他们的根基稳固如山,吕望(姜子牙)这样的老翁,尚且能兴盛国家,更何况那些手握灵蛇之珠(比喻有才华的人),高举好旗(比喻有崇高理想)的人呢?浮云不理睬我,日月也不偏袒我,寒暑交替,时光流逝,九州突然陷入黑暗,满座的丝竹之音,却不能让忧愁的人展露笑颜,美酒反而变得索然无味,食物也成了陪衬,我用葫芦做的酒杯斟酒,吟诵着高雅的诗篇,请问你(指友人)拥有什么呢?就像权衡一样公正无私,你接纳美好的言辞,洗涤内心的烦恼,我望着平坦的大道,想去却心无挂碍,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一句,意为友人拥有什么呢?就像权衡一样公正无私,赞美了友人的品德高尚和公正无私。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象到历史人物,再到个人情感,逐步深入,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一句,不仅赞美了友人的品德,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孔融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和文学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惆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孔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