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堂堂岁月去骎骎,才见红芳又绿阴。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堂堂岁月去骎骎,才见红芳又绿阴。的意思及出处

宋·释绍嵩

堂堂岁月去骎骎,才见红芳又绿阴。

燕子归来春社近,桃花开尽麦秋深。

闲愁几许无人会,旧梦依稀何处寻。

独倚危栏看落照,数声啼鸟入青林。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抒发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岁月匆匆流逝,转眼间刚刚看到红花绽放,又已是绿叶成荫,燕子归来预示着春社将近,而桃花开尽则意味着麦收季节的来临,心中有多少闲愁无人能够理解,那些旧日的梦境又到哪里去寻找呢?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观看落日余晖,几声鸟鸣传入青翠的树林中。

释义

堂堂岁月去骎骎: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堂堂正正地(指不可逆转地)向前奔流。

才见红芳又绿阴:刚刚看到春天的红花,转眼间就已经是绿叶成荫的夏天了。

燕子归来春社近:燕子归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即将来临。

桃花开尽麦秋深:桃花开尽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而麦秋(指麦子成熟的季节)则已经深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联“堂堂岁月去骎骎,才见红芳又绿阴”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颔联“燕子归来春社近,桃花开尽麦秋深”进一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短暂和夏天的到来,颈联“闲愁几许无人会,旧梦依稀何处寻”则转入诗人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尾联“独倚危栏看落照,数声啼鸟入青林”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和哀愁融入落日余晖和鸟鸣声中,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黄昏,独自凭栏远眺时所作,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他也可能是在怀念过去的某些美好时光或人物,而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无法追寻的旧梦,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哀愁。

“堂堂岁月去骎骎,才见红芳又绿阴。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