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青云干吕

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全诗是什么?

唐·李中

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

(注:原诗中“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两句与李中其他流传作品中的句子不完全匹配,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造了一首包含这两句的假想诗,并命名为《青云干吕》。“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两句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李中的某一具体作品,而是融合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与表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但诗才横溢,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鸳鸯与鸿雁一旦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便争先恐后地展翅高飞;而松柏则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独自在最后才凋零,春天的色彩溢满了整个园子,仿佛连门都关不住,一枝红艳艳的杏花已经悄悄地探出了墙头。

释义

- “鸳鸿得路争先翥”:比喻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就会迅速行动,争取成功。

- “松柏凌寒独后凋”: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节操,直至最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不同生命状态下的选择与坚持,前两句以鸳鸿和松柏为喻,前者象征机遇与进取,后者则代表坚韧与不屈,后两句则以春色满园和红杏出墙为景,寓意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不可遏制的力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成功与坚韧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命活力的颂扬。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假想的《青云干吕》并非李中确切的作品,但结合李中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诗作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李中一生仕途坎坷,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坚守,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时,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对坚韧精神的颂扬,也体现了唐代诗人普遍追求自由、向往自然、崇尚高洁的精神风貌。

“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后凋。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