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1-17)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出自哪首诗?

石鼓歌

唐·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镗鞳鞳。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气壮不可夺,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满衣罗。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栋梁有天命,盘根错节须臾磨。

呜呼!我生其逢时,文物粲然朝晖发。

何用踟蹰搔白发,事皆前定莫怨嗟。

点画苟足时习之,功成不辞磬悬帛。

所嗟石鼓文残缺,哀哉孔九幽冥漠。

其年十月改元德,月之三日丙之辰。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译文

(此处仅翻译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石鼓文字从江海之边产生,字形或大或小都呈现出拳曲之态。

释义

自生江海涯:指石鼓文字的产生之地,可能寓意着这些文字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自然而生。

小大形拳曲:形容石鼓文字的字形,有的大有的小,但都呈现出一种拳曲、弯曲的形态,这既是对石鼓文字形的具体描述,也可能寓意着文字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与复杂。

赏析

韩愈的《石鼓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石鼓文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韩愈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韩愈以石鼓文为线索,串联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这两句诗,既是对石鼓文字形的具体描绘,也寓意着文字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源远流长、曲折复杂,韩愈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畏和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创作背景

《石鼓歌》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左右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当时,韩愈在长安任国子博士,对石鼓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文字,因其刻于十面鼓形石上而得名,韩愈在诗中通过对石鼓文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韩愈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期望和憧憬。

“自生江海涯,小大形拳曲。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