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1-1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猫儿峡

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出自哪首诗?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

千峰万壑相萦回,一水如绳贯珠聚。

舟行其中若箭驰,浪花喷薄如霏微。

行人但觉耳目醒,不畏滩高波险巇。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存诗1900余首,收录于《石湖居士诗集》等作品中。

译文

这座山嶙峋陡峭被称作猫儿峡,真是奇妙啊,它是江津的门户,无数的山峰和深谷相互萦绕回旋,一条江水如同细绳串起无数明珠般的水珠,船只在其中行驶如同箭一般飞快,浪花喷薄而出如同细雨纷飞,行人只觉得耳目一新,不再畏惧滩高浪急的危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猫儿峡的壮丽景色和江水的汹涌澎湃,首句点明山名,并称赞其奇妙;次句说明猫儿峡在江津的重要地位,接下来两句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连绵和江水的曲折,后两句则通过行人的感受,进一步突出了猫儿峡的惊险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猫儿峡为题,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猫儿峡的景色跃然纸上,诗人还通过行人的感受,将猫儿峡的惊险和美丽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猫儿峡的景色更加鲜明和突出。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南宋时期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并多次出使北方,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江津时所作,通过对猫儿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和体验,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兹山嶙嶙唤作猫,奇哉江津此门户。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