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1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泸峰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上一句是什么?

宋·杨慎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

孤峰挺秀入云霄,万象森罗归一炷。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终世未得赦还,杨慎在贬谪期间,仍不忘学术研究,著作颇丰,涉及诗词、文赋、史学、音韵、金石、书画等多个领域,是明代著名的博学多才之士。

译文

从泸州往下游走,多见小山丘连绵,唯独少岷山如同天地间的一根擎天巨柱,这座孤峰挺拔秀丽,直插云霄,世间万物仿佛都汇聚在这根巨柱之下,显得渺小而有序。

释义

自泸州下多小山:描述了从泸州往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多为小山丘。

惟少岷山天一柱:强调少岷山的独特地位,它如同天地间的一根擎天巨柱,与其他小山形成鲜明对比。

孤峰挺秀入云霄:进一步描绘少岷山的雄伟壮观,孤峰高耸入云,展现出其非凡的气势。

万象森罗归一炷:用象征手法,将世间万物比作汇聚在少岷山这根巨柱之下,表达了少岷山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少岷山的独特风貌和雄伟气势,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少岷山与其他小山丘区分开来,突出了其作为天地间擎天巨柱的独特地位,诗人也借少岷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崇高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期间,在贬谪生涯中,杨慎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少岷山作为他游历过的一处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少岷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贬谪的艰难岁月中,这首诗或许成为了诗人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和寄托。

“自泸州下多小山,惟少岷山天一柱。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