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桃源行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传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春日的桃源胜境,两岸是盛开的桃花,夹岸相映,将船只送往古渡口,坐看红花树忘记了路程远近,行至青溪尽头空旷无垠忽见水源,山峦口进入刚看见一座座山口,行到起伏的山岭时才开阔平坦,远远看见云树相聚,繁花点点,进了村子,才见各家住户种满花卉的庭院,村中居民远避秦时乱世,无论是耕耘劳作,还是樵采渔猎,都遵循古制,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居住的地方虽与尘世相隔,但尘世的景物却可从这儿看到,明月升起,照着一片松林,林中屋舍俨然,环境静谧,太阳出来,照耀着屋舍,鸡犬啼吠,到处是一片喧闹,听说来了凡人,村中的老人纷纷出屋打听消息,当得知来人竟会向世人泄漏他们的住所时,他们叹惋不已,于是纷纷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第二天清晨,他们就各回各家,忙着打扫院子的落花,傍晚时分,渔人又坐着小船沿着溪水回到武陵郡城,武陵太守得知渔人报告后,派人前往寻找,却再也找不到那通往仙境的路了,渔人出来后,沿路处处标上记号,到郡城以后,向太守说了这件事,太守立即派人前往寻找,可是那通往仙境的路早已消失,再也找不着了,渔人还讴歌了山中的生活,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打算回到人间,渔人只记得山的方向,但山峰峦壑仿佛已经变了模样,进入山中,只见溪水潺潺,桃花盛开,但不知那仙境究竟在何处,桃源仙境究竟在何方?只有那秦时的故城,依稀可辨。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渔人的视角,描述了进入桃花源的过程,以及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最后以“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追寻和留恋,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诗人通过对桃花源中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人们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也通过渔人的视角,展现了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最后以“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追寻和留恋,也暗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奈。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深感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于是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他也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桃源窅何处,目断故秦城。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