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众生烦恼乱如尘,共现如来智智身。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众生烦恼乱如尘,共现如来智智身。全诗是什么?

观世音菩萨颂

唐·玄奘

众生烦恼乱如尘,共现如来智智身。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翻译家、旅行家,他生于河南洛阳,俗姓陈,名祎,玄奘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曾西行取经,历经艰辛,带回大量佛经,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其翻译的《大唐西域记》等著作,也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译文

众生的烦恼如同纷乱的尘埃,但在这纷乱中,观世音菩萨却显现出了如来佛的智慧之身,在千峰顶上,他无拘无束,于万象丛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释义

这首诗以“众生烦恼乱如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众生的烦恼之多、之乱,而“共现如来智智身”则表达了观世音菩萨在众生烦恼中显现出的如来佛的智慧与慈悲,这种智慧与慈悲能够化解众生的烦恼,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观世音菩萨在千峰顶上无拘无束、万象丛中得自由的境界,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通过对比众生的烦恼与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突出了佛教中“以智化烦”的思想,诗中也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修行理念,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创作背景

玄奘在唐代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佛教高僧,他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或传播佛法的过程中,对观世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有所感悟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玄奘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佛教中追求内心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修行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并非玄奘最著名的作品,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对佛教的热爱。

“众生烦恼乱如尘,共现如来智智身。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