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步虚词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沧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

仙风吹下蓬莱曲,散作人间万籁清。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风格清丽婉约,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知名,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十二支金色的簧管在月光下吹奏,按照由庚的乐谱演奏出步虚的仙乐,仿佛有仙风从蓬莱仙境吹来,将这天籁之音散播到人间,化作万籁俱寂中的一抹清新。

释义

十二金簧:指十二支精美的金属簧管乐器,象征着天上的仙乐。

对月明:在明亮的月光下演奏,增添了神秘与清幽的氛围。

由庚谱:古代音乐术语,指一种特定的乐谱或音乐节奏。

步虚声:道教音乐,多用于祭祀、斋醮等场合,寓意超凡脱俗、步入仙境。

蓬莱曲:蓬莱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蓬莱曲即指来自仙境的音乐。

万籁清:形容世间万物之声都显得清新脱俗,仿佛被仙乐净化。

赏析

此诗以“十二金簧对月明”开篇,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金色的簧管在月光下更显璀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由庚谱作步虚声”点明了音乐的来源与性质,步虚声作为道教音乐,象征着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后两句“仙风吹下蓬莱曲,散作人间万籁清”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仙境的音乐与人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纯净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脱与净化,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展现了刘沧作为晚唐诗人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刘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步虚词》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仙境的音乐与景象,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污浊与纷扰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纯净生活的向往。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