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排抑襟怀唯看鸟,畏评世事但观云。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19)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观世

排抑襟怀唯看鸟,畏评世事但观云。全诗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排抑襟怀唯看鸟,畏评世事但观云。

山林深处人稀至,水石清边月自分。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反映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因心中抑郁难平,只能寄情于观鸟以排解;害怕评议人间的纷扰世事,便只愿静静观赏天上的云彩,在这山林深处,人迹罕至,唯有水石清幽之处,月光才会自然地洒落下来,与我为伴。

释义

首句“排抑襟怀唯看鸟”表达了诗人因内心受到压抑,只能通过观赏鸟儿飞翔来排解心中的郁闷,次句“畏评世事但观云”则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畏惧,选择以观云为乐,避免卷入世俗的评议之中,后两句“山林深处人稀至,水石清边月自分”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清幽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看鸟”和“观云”两个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既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襟怀,又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逃避,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的清幽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郑板桥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因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而屡遭排挤,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山林,以诗书画为伴,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诗正是他归隐生活的一种写照,反映了他在面对世俗纷扰时的无奈与超脱。

“排抑襟怀唯看鸟,畏评世事但观云。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