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的释义

6个月前 (01-19)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宦途情契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的释义

唐·刘禹锡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

海天凭尺素,风月寄琴樽。

一别如蓬转,相寻岂易因。

空余元亮酒,犹及与君温。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雄浑爽朗,语言通俗清新,善用典故,富有哲理意味,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我们先后在官府任职相接,无论地位高低,情谊都同样深厚。

相隔千山万水,我们凭借书信传递思念,在风月之夜共饮琴酒,寄托情怀。

自从分别后,我就像飘转的蓬草,四处漂泊,想要再次相见又谈何容易。

现在只剩下陶渊明(元亮)那样的酒,还能与你共饮,重温旧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联“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说明两人先后在官府共事,无论地位高低,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颔联“海天凭尺素,风月寄琴樽”通过书信和琴酒寄托对友人的思念,颈联“一别如蓬转,相寻岂易因”表达了离别后的漂泊和相见之难,尾联“空余元亮酒,犹及与君温”则以酒为媒介,希望与友人重温旧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书信、琴酒等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两人友谊的深厚,无论地位如何变化,情谊始终如一,颔联通过书信和琴酒两个意象,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颈联以“蓬转”比喻离别后的漂泊不定,表达了诗人对相见之难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则以酒为媒介,希望与友人重温旧情,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官场失意、漂泊异乡时所作,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他在官场失意后的无奈和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豁达,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