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抔土岂能埋宿愤,遗民聊与发幽光。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咏史

抔土岂能埋宿愤,遗民聊与发幽光。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南宋

作者:刘克庄

一龛灯火伴凄凉,

故国山河隔万重。

抔土岂能埋宿愤,

遗民聊与发幽光。

黄金台畔英雄尽,

白骨堆边草木荒。

多少前朝兴废事,

都随流水到天东。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被贬,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批判时政之弊,风格雄浑豪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一盏微弱的灯火陪伴着凄凉的心境,故乡的山河被重重阻隔难以望见,一抔黄土怎能掩埋心中长久的愤恨,遗民们只能姑且发出微弱的光芒,黄金台旁的英雄们已经消逝,白骨堆边的草木也已荒芜,多少前朝的兴衰往事,都随着流水流向了天边。

释义

首联描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处境,与故乡山河的遥远相隔,颔联“抔土岂能埋宿愤,遗民聊与发幽光”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遗民们微弱抗争的同情,颈联通过“黄金台畔英雄尽,白骨堆边草木荒”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末路的悲凉,尾联则总结了前朝的兴衰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实则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国家危亡的忧虑和愤慨,诗中“抔土岂能埋宿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遗民们心中愤恨难以平复的同情,也暗示了南宋末年民族矛盾的尖锐和人民反抗的强烈,而“遗民聊与发幽光”则展现了遗民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国力衰微,面临着蒙古军队的严重威胁,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危亡深感忧虑,同时也对遗民们的苦难和抗争深感同情,他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时代的沧桑和人民的苦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抔土岂能埋宿愤,遗民聊与发幽光。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