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的释义

6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山行

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的释义

唐·杜荀鹤

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

山深人迹少,林密鸟声喧。

落日催行客,秋风动远村。

前峰忽不见,又入乱峰间。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山涧溪水浅浅地交汇在小径旁,高高的岩石仿佛阻碍了云彩的飘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茂密的树林中鸟鸣声此起彼伏,夕阳西下,催促着行客赶路,秋风拂过,远处的村庄似乎也在颤动,前方的山峰忽然不见了踪影,原来又隐入了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通过“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等句,展现了山涧、岩石、云彩、山林、落日、秋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通过“山深人迹少,林密鸟声喧”等句,反映了深山之中人迹罕至、自然生态原始的特点。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神秘,首联“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了山涧与岩石的奇特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幽静而深远的基调,颔联“山深人迹少,林密鸟声喧”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深山之中人迹罕至、自然生态原始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颈联“落日催行客,秋风动远村”以落日和秋风为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前峰忽不见,又入乱峰间”则以山峰的隐现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神秘与朦胧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山行途中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多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在这段隐居生活中,他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山行途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曲折与不可预测性的深刻认识。

“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