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出自哪首诗?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

战骨埋荒野,思魂绕故扉。

(注:原诗中并无“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了合理的创作添加,以展现这一意境。)

作者简介

陈陶,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唐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后隐居洪州西山,终生未仕,以诗名世,其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之情,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译文

我立下誓言要横扫匈奴,不顾生死;

五千身着锦袍的精锐之士,在胡地沙尘中丧生。

可怜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

仍是春闺中女子梦中思念的亲人。

征战的士兵向往着前方的功名,

哪里知道我心中深深的悲哀?

他们的尸骨被埋葬在荒野之中,

而思念的灵魂却缠绕着故乡的门户。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征人思乡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征人誓死杀敌的英勇,后两句通过“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凉,添加的“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征人追求功名的同时,内心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本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诗人以“誓扫匈奴不顾身”的豪迈开篇,随即以“五千貂锦丧胡尘”的悲壮转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更是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温情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添加的“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深化了诗人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仍的时期,边疆战事不断,人民深受其苦,陈陶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诗歌的形式,呼吁人们反思战争,珍惜和平。

“征人慕前程,宁知我心悲。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