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关河万里滇南道,我独驱驰驷牡騑。的解释

6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滇南道上

关河万里滇南道,我独驱驰驷牡騑。的解释

朝代:清代

作者:杨慎

关河万里滇南道,我独驱驰驷牡騑。

风起长空秋草黄,云开远岫夕阳微。

山程水驿何迢递,野店村居自掩扉。

回首故园何处是,心随明月到天扉。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劝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仍潜心著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

译文

在万里迢迢的滇南道路上,我独自驾驭着四匹雄壮的马匹前行,秋风起时,天空中的秋草已经泛黄,云彩散去后,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柔和,山间的路程和水边的驿站是多么遥远,而沿途的野店和村庄则静静地掩映在门扉之后,当我回首望向故乡的方向,却不知它究竟在何处,只有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向了遥远的天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滇南道上长途跋涉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的艰辛,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滇南道上的旅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关河万里滇南道”直接点明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辛,而“我独驱驰驷牡騑”则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接下来两句通过描写秋草、远岫、夕阳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山程水驿”和“野店村居”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孤独,而“回首故园何处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慎在戍守云南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远离故乡和亲人,过着孤独而艰辛的生活,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故乡的思念也日益加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滇南道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关河万里滇南道,我独驱驰驷牡騑。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