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残雪埋松塔,微风变柳条。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6

诗词原文

残雪埋松塔,微风变柳条。上一句是什么?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残雪埋松塔,微风变柳条。

孤云生远岫,野鹤过溪桥。

暖日明松岭,晴沙响竹梢。

幽居真可意,何必问尘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残留的雪花掩埋在松树的松塔里,微风轻轻吹拂,使柳条随风摇曳,孤独的云朵从远处的山峦升起,野鹤悠然地飞过溪上的小桥,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松树覆盖的山岭,晴朗的沙地上竹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在这幽静的山居中生活真是惬意,何必去理会尘世的喧嚣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残雪埋松塔,微风变柳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初春时节雪后初晴、万物复苏的景象,颔联“孤云生远岫,野鹤过溪桥”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闲适,颈联“暖日明松岭,晴沙响竹梢”继续描绘山居的自然美景,温暖的阳光和清脆的竹声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尾联“幽居真可意,何必问尘嚣”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即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山居期间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山居期间,他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尘世的喧嚣,得以静下心来欣赏自然美景、品味人生百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那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

“残雪埋松塔,微风变柳条。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