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31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

赏析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局势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心情。

《枫桥夜泊》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而“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虽为提炼后的表述,但意境与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符)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