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暝色投沙界,幽香入梵林。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24

诗词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暝色投沙界,幽香入梵林。出自哪首诗?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

暝色投沙界,幽香入梵林。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卒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他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志,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常建的诗作,题材比较狭隘,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和禅房僧侣的幽居生活,他的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他的绝句,兴象深微,语言精练,在盛唐诗人中独具一格。

译文

清晨我步入古寺,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落沙地,淡淡的香气飘入佛寺。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美妙景色,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暝色投沙界,幽香入梵林”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沙地上,淡淡的暮色笼罩着整个寺院,寺院内飘出的淡淡香气,弥漫在佛寺的空气中,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寺院环境的幽静和美丽,更通过“暝色”和“幽香”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超脱世俗的氛围。

整首诗以凝炼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既幽雅又充满禅意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寺院环境,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常建在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市境内著名的兴福寺,始建于南朝齐梁年间,常建在游览这座古寺时,被其幽静的环境和浓厚的禅意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常建对自然和禅意的热爱,以及他追求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暝色投沙界,幽香入梵林。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