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28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这句诗实际上出自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拟古八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上一句是什么?

拟古八首·其二

南朝宋·鲍照

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

寒天落日净,远岫收氛氲。

旷野莽茫茫,乡路远悠悠。

极目乱前冈,凋林映荒流。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树发华滋,忘忧凝且怡。

清风荡旷怀,闲居乐吾事。

如何舍此去,膏泽为蒿莱。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文学家、诗人,鲍照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和愤懑不平之情,风格峻拔豪放,对后世诗歌有深远影响。

译文

我客居在汉水之东的城池,邻居和乡亲都还不熟悉,寒冷的天空下落日显得格外清澈,远处的山峦收起了云雾缭绕的景象,旷野无边无际,回乡的路遥远而漫长,极目远眺,只见前方的山冈杂乱无章,凋零的林木映照着荒芜的河流,阴沉的天气仿佛要散发出薰麝的香气,寒冷的空气激起了我的思绪,岁月不停地流逝,我来到此地已经很久了,慷慨地回忆起过去的情谊,这份情感已经久违了,时光荏苒,已经过了十年,我暂时被世俗所羁绊,庭院里的树木长出了繁茂的花朵,让我忘记了忧愁,心情变得宁静而愉悦,清风荡涤着我的心胸,闲居的生活让我乐在其中,为什么要舍弃这样的生活,让肥沃的土地变成荒芜的野草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与陌生感。

赏析

鲍照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自然景色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纷扰,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情感张力,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鲍照仕途不顺、客居他乡之时,鲍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或闲置不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客居异乡时,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鲍照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