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的释义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这两句诗出自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和谢宣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的释义

《和谢宣城》

南朝·梁 沈约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

轻风动帘夜,明月照窗牖。

别念凝琴心,离情映兰烛。

愿言何所道,幸得岁寒好。

作者及朝代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至尚书度支郎,齐时,曾任征虏长史,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领太子宫庶子,迁侍中、光禄大夫,梁武帝时,为尚书令,迁中书令,领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沈约诗文俱佳,尤善音律,是齐、梁文坛的领袖人物,声律说和八病说为其主要文学贡献。

译文

傍晚时分罗衣显得单薄,秋露降下后天气更加清爽。

微风拂过帘幕的夜晚,明月照亮了窗户。

离别的思念凝结在琴弦上,离情映照在兰烛的光影中。

想要说的话有很多,只愿能在这寒冷的岁月中保持情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清冷景象,以及诗人因离别而生的愁绪,首两句通过“罗衣单”和“秋逾爽”点明了季节和气候特点,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两句通过“轻风动帘”和“明月照窗”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

沈约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沈约还注重诗歌的音韵美,使得这首诗在朗读时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与谢朓(谢宣城)之间的唱和之作,谢朓是南朝齐代的著名诗人,与沈约等人共同推动了永明体诗歌的发展,沈约在读了谢朓的诗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和谢宣城》,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沈约对谢朓的敬意和友情,还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造诣,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互相唱和、交流文学心得的风尚。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