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駃稳如刀裁。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19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和原甫省中夜直》,全诗原文如下:

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駃稳如刀裁。全诗是什么?

和原甫省中夜直

宋·欧阳修

春归花柳日争新,独有愁人病起身。

池上风来波欲动,云间月过影初分。

青荧灯火三更梦,寂寞山川万里心。

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駃稳如刀裁。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春天回归,花柳都竞相展现出新的生机,唯独我这个愁苦的人因病而起身,池塘上吹来的风让水波欲动,云间的月亮移动,影子也初初分开,三更时分,灯火青荧,我在梦中徘徊,心中却装着寂寞的山川和万里之遥的思绪,因此我写下这首诗来回答原甫,我的文字如同刀裁一般駃稳(迅速而准确)。

释义

诗中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自己却因病而愁苦,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衬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远方和未来的深深忧虑,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以诗作答,文字駃稳如刀裁的自信。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愁苦心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春归花柳日争新”与“独有愁人病起身”两句,一喜一悲,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而“池上风来波欲动,云间月过影初分”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駃稳如刀裁”则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才华,他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文字准确而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字圣俞,原甫为其字)之间的唱和之作,当时,欧阳修和梅尧臣都在朝廷任职,两人经常通过诗歌来交流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欧阳修通过诗歌来回应梅尧臣的某首诗或某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看法,这首诗也展现了欧阳修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才华和自信。

“因之作诗答原甫,文字駃稳如刀裁。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