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的解释

6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5

诗词原文

闲居

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的解释

宋·陆游

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

柳阴满地日初斜,门巷萧条长夏家。

客子光阴书卷里,燕雏时节柳花间。

最怜新绿随人至,还似湖山远送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高高的楼阁中日影悠长,人声寂静,只有檐角的风铃不时轻轻摇响,柳树成荫,满地绿荫,太阳已经西斜,门巷里显得萧条冷清,这是漫长的夏日里我的家,作为客居他乡的人,我把光阴都消磨在书卷之中,而燕子幼雏则在柳絮飘飞的时节里嬉戏,最让人怜爱的是那新绿随着人的到来而呈现,仿佛是从遥远的湖山深处特意为我送来了家的感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宁静生活场景,通过“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等句,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夏日午后的静谧时光,以及自己沉浸于书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心境。

赏析

“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两句,以动衬静,通过风铃的轻微响动,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异常宁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如日影、风铃、柳阴等,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闲居环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他早年曾怀抱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壮志,但多次上书言事均遭贬谪,晚年退居家乡,过着相对平静的闲居生活,这首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晚年心境的转变,从早年的壮志未酬到晚年的淡泊名利,诗人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与无奈。

“高阁日长人语静,风铃时动檐牙。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