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形名未兆,文彩全彰。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2)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形名未兆,文彩全彰。上一句是什么?

《玄机隐现》

唐·李玄隐

形名未兆隐幽微,文彩全彰映日辉。

云水苍茫藏古意,松风萧瑟伴霞飞。

天机默默谁能解,世事纷纷自可违。

独坐幽篁听夜曲,心随明月入禅机。

作者简介

李玄隐,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号玄隐子,其诗作多涉及道家、禅理,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悟,李玄隐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般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事物形态和名称尚未显露征兆之时,其内在的文彩已经全然彰显,如同日光般耀眼,云水之间藏着古老的意蕴,松风萧瑟,与晚霞共舞,天地的机密默默无言,谁能真正解开?世间的纷扰繁多,自可选择违背,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聆听夜曲,心灵随着明月一同进入禅悟的境地。

释义

“形名未兆”指的是事物在初始阶段,其形态和名称都尚未明确显露;“文彩全彰”则形容其内在的本质和美好已经全然展现,整句诗表达了事物在未被外界所认知时,其内在价值已经存在并熠熠生辉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深刻阐述了道家和禅理中的某些思想,首联“形名未兆隐幽微,文彩全彰映日辉”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事物内在与外在的差别,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云水、松风、天机、世事等自然和社会现象,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和选择,尾联“独坐幽篁听夜曲,心随明月入禅机”则以诗人的个人体验收尾,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悟相结合,达到了物我两忘、心随境转的禅悟境界。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玄隐晚年隐居山林之时,在历经世事沧桑后,他选择归隐山林,以自然为伴,以诗书为友,通过观察和感悟自然来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道家和禅理思想的深刻领悟和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形名未兆,文彩全彰。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