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的意思及出处

题灵隐寺

宋·苏轼

峰峦开旷境,物象入清眸。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

香云随步起,花雨逐风流。

欲问禅机处,钟声出远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山峰与山峦打开了开阔的境地,各种景物清晰地映入眼帘,一条清澈的溪流通向神秘的龙穴,周围的山峰仿佛都是佛的宫殿,随着脚步的移动,香气与云雾一同升起,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细雨,想要询问禅机所在,只听得远处的钟楼传来悠长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色和佛教氛围,首联写山峰与山峦的开阔,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宏大的背景,颔联通过“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的描绘,展现了灵隐寺的神秘与庄严,颈联则通过“香云随步起,花雨逐风流”的细腻描写,表现了佛教的圣洁与美好,尾联以悠长的钟声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灵隐寺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全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更通过“龙穴”和“佛宫”的意象,表达了佛教文化的神秘和庄严,这两句诗也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得全诗更加生动和形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灵隐寺时所作,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1号,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成为东南名刹,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苏轼在游览灵隐寺时,被其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