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的释义

5个月前 (01-23)诗词赏析21

诗词原文

忆旧游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的释义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昔年游处遍芳丛,旧日欢娱事已空。

回首渌波三峡暮,伤心铜柱九秋红。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怀旧之情,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细节已难以考证。

译文

昔日游玩的地方如今已开满了花草,但旧日的欢乐与愉悦却已成空,回首望去,那碧绿的江水在三峡间流淌,暮色沉沉;心中悲痛,那铜柱在九秋时节依然红艳,悲凉的风中,松柏依旧,但故人却已不在;夕阳西下,我手持酒壶,独自饮酒,不愿离去,心中惆怅,望着东栏边那一株如雪般洁白的梨花,不禁感叹,人生又能看清几个清明时节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昔日游玩的场景与今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故人逝去的悲痛,诗中“悲风松柏人何在”一句,以松柏的常青反衬人的逝去,更添悲凉之感;“落日壶觞我不辞”则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下独自饮酒,不愿离去的孤独与哀伤。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诗中“悲风松柏”与“落日壶觞”的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又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与不舍,诗末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一句,更是以梨花之洁白比喻人生的清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珍贵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漫步于昔日游玩之地时所作,面对眼前的自然景色与心中的回忆,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怀旧与哀伤的诗作,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与短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悲风松柏人何在,落日壶觞我不辞。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