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39

诗词原文

牧牛词

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涉

黄犊前头草正齐,放牛儿饱卧斜阳西。

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

背穿蓑衣不遮雨,头戴箬笠风吹低。

归来黄昏饮犊饱,乱草绳穿系户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多抒发旅途情怀和人生感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译文

黄色的小牛前面的草长得正齐,放牛的孩子吃饱后斜卧在夕阳的余晖里,旁边还有一个牧牛的孩子,他倚靠在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上放牛,身上穿着的蓑衣无法遮挡雨水,头上戴的箬笠被风吹得低低地压在头上,黄昏时分,他牵牛归来,让牛吃饱后,用乱草和绳子把牛系在门户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描写牧牛儿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中“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牧牛儿悠闲自在的形象,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赏析

这首诗以牧牛儿的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牧牛儿放牛、休息、归来等场景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背穿蓑衣不遮雨,头戴箬笠风吹低”等句,不仅描绘了牧牛儿的艰辛生活,也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涉的游历生活有关,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喜欢游历四方,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间百态,李涉在游历过程中,可能遇到了这些牧牛儿,被他们的生活所吸引,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田园风情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牧牛儿朴素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旁有牧牛儿,放牛倚拳石。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