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24)诗词赏析15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中,但“寒食”作为主题贯穿全诗,且“濛濛零雨”的意境与诗中情感相契合,或可视为对诗中意境的引申或化用,以下解析基于原诗内容。)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洛阳尉、右拾遗、越州长史等职,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唐睿宗立,流钦州,赐死于桂州,其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文辞华美,为初唐体格新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译文

在行路中恰逢寒食节,正值晚春时节,我可怜地望着江浦,却看不到洛桥边的人,我向北遥望京城的明君,却如同被贬谪到南溟的逐臣,我思念着故园,心中悲痛欲绝,而那里的柳条却日夜更新。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被贬谪命运的无奈与哀怨。

赏析

此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通过对比江浦与洛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颈联则通过“北极怀明主”与“南溟作逐臣”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忠君之情和被贬的悲愤,尾联则以“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作结,以柳条的新生反衬出诗人的愁苦和悲伤。

创作背景

宋之问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而被贬谪,此诗即作于他被贬途中,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诗人孤身一人行走在异乡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被贬命运的无奈与哀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此诗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