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归田

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

旧里多乔木,荒园带夕晖。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恬淡高远,清幽雅致,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作者简介

韦应物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逐渐产生了归隐之心,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做官的心情和羁旅的愁思让人凄楚,春天过了一半却像秋天一样让人心绪迷乱,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凋零殆尽,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上书朝廷请求归隐而得不到回复,那就解下官印暂且谋求归隐吧,故乡的园子里有很多乔木,荒凉的园子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山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上书朝廷请求归隐而未得批准,于是决定解下官印,回归田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山城雨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凄楚之情相呼应,后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决心。“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两句,语言简洁而有力,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和对归隐生活的坚定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中年以后,当时他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逐渐产生了归隐之心,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归隐请求并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在这种情况下,韦应物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决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对官场生活的普遍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上书知不报,解绶且谋归。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