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25)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山居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中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

闲约羽人同煮石,静看修竹欲生云。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时,曾任淦水(今江西清江)县尉、陇西(今属甘肃)主簿,他的诗作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译文

微风拂过小院,带来如同敲击玉石般清脆悦耳的声音;雨后的前山,翠绿的色彩环绕着我的居所,闲暇时,我约上几位道士一同煮石炼丹,静静地观赏着修长的竹子,仿佛它们正欲生出云朵来。

释义

风来小院声敲玉:形容微风吹过小院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敲击玉石一般。

雨过前山翠绕轩:描述雨后前山的景色更加翠绿,仿佛这翠绿之色环绕着我的居所。

闲约羽人同煮石:羽人,指道士或仙人,这里表示作者在闲暇时,会与道士们一同煮石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静看修竹欲生云:静静地观赏着修长的竹子,仿佛它们正欲生出云朵来,形容竹子的高洁与超凡脱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风来小院声敲玉”以声写静,通过微风吹过小院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次句“雨过前山翠绕轩”则以色写静,通过雨后前山的翠绿之色,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优美,后两句则通过描写作者与道士们一同煮石炼丹、观赏修竹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和谐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隐逸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山林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现实的苦难,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也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与道士们一同煮石炼丹的描写,也透露出他对长生不老之道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