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侍从纵然非狗监,岂无人诵子虚文。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史

侍从纵然非狗监,岂无人诵子虚文。全诗是什么?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侍从纵然非狗监,岂无人诵子虚文。

(注:原诗中“侍从纵然非狗监,岂无人诵子虚文”并非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整合并稍作调整以适应题意,实际原诗结构如上所示,不过,基于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这两句及其相关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针对题目中的两句进行翻译)

侍从们即便不是像狗监那样卑微的官职,难道就没有人能诵读《子虚赋》这样的佳作吗?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李商隐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愤慨,狗监原指汉代掌管猎犬的官员杨得意,他曾向汉武帝推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使司马相如得以受到重用,这里,李商隐用“狗监”作为低微官职的代表,强调即便侍从们不是出身显赫,也应有才华被发掘和赏识的机会,他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赏析

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李商隐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不满,他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侍从与狗监进行对比,突出了才华与出身之间的矛盾,他也通过“岂无人诵子虚文”的设问,强调了才华的重要性,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浪费,这种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反思,在这首咏史诗中,他通过回顾历史、反思现实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批判,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愤慨。

“侍从纵然非狗监,岂无人诵子虚文。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