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7)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全诗是什么?

唐·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颸,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其中关键句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唐代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后迁居河南颍阳,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诗风豪放飘逸,善于描绘音乐场景,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以及音乐、人物画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南山截取的竹子制成了觱篥,这种乐器原本出自龟兹国。

它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的胡人安万善为我吹奏。

邻近的听众闻之都发出叹息,远方的游子思乡都为之落泪。

世人只晓听曲而不解其中意,它恰如那狂飙中的风声来回飘荡。

又像枯桑老柏在寒风中飕颸,九只雏凤的鸣声错杂纷纭。

龙吟虎啸般的乐声一时齐发,宛如万籁百泉相杂的秋天之音。

忽然声调激越如同《渔阳掺》,宛如黄云笼罩白日为之昏暗。

声调又变得清新悠扬如杨柳春,上林苑繁花似锦景色一新。

除夕之夜高堂之上明烛高照,美酒一杯一曲觱篥荡气回肠。

释义

这首诗详细描绘了觱篥这种乐器的声音之美,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所引发的听众情感,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一句,意为贵族豪门中的人听到觱篥之声都感到惊奇,仿佛这声音能洗净他们听惯了筝笛的耳朵,突出了觱篥音乐的独特魅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觱篥的音乐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描绘了音乐本身的旋律变化,还通过听众的反应来衬托音乐的感染力,特别是“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一句,既表现了觱篥音乐的独特和新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接受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在一次宴会上听到胡人安万善吹奏觱篥后所作,当时,安万善的演奏深深打动了诗人,使他感受到了觱篥音乐的独特魅力,诗人便挥毫泼墨,将这场音乐盛宴记录下来,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颀对于音乐的深厚造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欣赏。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