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的释义

8个月前 (01-28)诗词赏析16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落梅》,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的释义

诗词原文

落梅

宋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诗论家,他早年与四灵派诗友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刘克庄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生平交游甚广,在江湖诗人中颇负众望,给后世留下可贵的诗篇。

译文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足以让人愁肠寸断,更何堪那残落的梅花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梅花在春风中凋落,铺满莓苔;我偶然粘上一点,香气久留不散,如此冰清玉洁的姿色,我怎忍让它白白消逝?就算我无情,任凭它飘去,但那闺中的佳人,又怎能不为之动情而泪落千行呢?

释义

此诗通过对落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中“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两句,更是将梅花的冰清玉洁与闺中人的深情厚意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写梅花凋谢的情景,语言凄婉动人,颔联对偶,以迁客、骚人比喻梅花,既写出了梅花飘零的凄苦,又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颈联写梅花飘落的数量之多,以及梅花香气之持久,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品质,尾联则笔锋一转,以“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两句作结,将梅花的冰清玉洁与闺中人的深情厚意相结合,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咏梅佳作。

创作背景

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此诗可能作于他被贬谪期间,通过对落梅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身世之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诗人也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坚守节操的志向。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但矜楼上冰姿好,不惜闺中玉箸啼。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