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山居夏日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下一句是什么?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骈(pián),唐代晚期名将、诗人,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他出生于禁军世家,历仕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三朝,累官至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封渤海郡王。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骈早年曾平定安南(今越南)军乱,深得唐武宗信任,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等地节度使,一度入朝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宰相),他擅长诗文,作品风格清丽,多描写山水景色和军旅生活,晚年因骄奢淫逸、迷信神仙,导致军力衰弱,最终被部将所杀。

译文

绿树葱郁浓荫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幽静的鸟儿欢迎来水边沐浴,飞舞的蝴蝶飞来探寻几案上的花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前两句通过绿树浓荫和楼台倒影,展现了夏日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后两句则通过幽禽就浴和游蝶寻花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前两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通过绿树浓荫和楼台倒影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后两句“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则通过幽禽就浴和游蝶寻花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夏日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份闲适与惬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骈在担任节度使期间,于山居夏日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享受着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感受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与惬意,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这份感受融入到了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高骈晚年时期的一种心境和追求,即追求一种宁静、闲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居生活。

“幽禽就浴阶前水,游蝶来寻几上花。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