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曾见羌夷皆内地,忍闻淮济是边陲。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9)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边事

曾见羌夷皆内地,忍闻淮济是边陲。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徐郙

曾见羌夷皆内地,忍闻淮济是边陲。

烽烟滚滚迷天日,铁马萧萧震海陲。

壮志难酬空自叹,雄心犹在莫相违。

何时得遂平生愿,一扫胡尘净九垓。

作者简介

徐郙(1836-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清代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光绪元年(1875)进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工于书法,尤擅小楷,兼善绘画,著有《壶庐诗草》等。

译文

曾经看到羌族和夷族都生活在中原内地,如今却忍心听闻淮河与济水竟成了边疆,战火连天,烽烟滚滚遮蔽了日月,铁马奔腾,战鼓声声震撼着海疆,壮志难酬,只能独自哀叹,但雄心壮志依然存在,不可违背,何时才能实现平生的愿望,一扫胡人的尘埃,让天下太平无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严峻形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首联通过对比昔日的内地与今日的边疆,揭示了边疆局势的恶化;颔联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颈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坚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诗人通过对比、描绘、抒情等手法,将边疆战事的严峻形势和个人的壮志未酬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联的对比手法,突出了边疆局势的急剧变化;颔联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战场的惨烈;颈联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的渴望,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晚期,当时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外有列强侵扰,内有民变四起,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徐郙作为一位心系国家安危的官员和诗人,深感忧虑和愤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曾见羌夷皆内地,忍闻淮济是边陲。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