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的释义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宿雁山

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的释义

唐·张祜

孤峰千仞插云霄,

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

林深月落鸟声寂,

路险风高夜色寒。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张祜一生未得显达,但诗才横溢,与杜牧友善,常相唱和,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以宫词著称,有《张祜集》传世。

译文

孤高的山峰直插云霄,

我心中先自思念起远方的兄弟,又怎能忍受在这雁山独自过夜。

树林深处月亮已落,鸟鸣声也沉寂了,

道路艰险,风势猛烈,夜色中透着刺骨的寒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雁山的孤高、险峻和夜晚的寂静、寒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凄凉心境,首句“孤峰千仞插云霄”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雁山的雄伟,为全诗定下了孤寂、高远的基调,次句“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凄凉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首句“孤峰千仞插云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雁山的孤高,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次句“先自思兄弟”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后两句通过描绘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历雁山时所作,雁山以其险峻、秀丽而著称,但诗人在此却并未感受到美景带来的愉悦,反而因远离家乡、思念亲人而心生凄凉,在这样一个寂静、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孤高的山峰和险峻的道路,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祜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也体会到了他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凄凉心境。

“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