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30)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野老歌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的意思及出处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老来勋业未曾就,先向旁人泪满衣。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得韩愈赏识,仕途较为顺畅,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乐府诗尤为著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回忆往昔我尚未做官之时,曾在这荒凉的石田茅舍中栖身度日,那时桑树凋零无叶,土地干旱生烟,人们只能在龙王庙前吹奏箫管,祈求龙神降雨,如今我已年老,功业尚未成就,每当想起这些往事,便忍不住向旁人泪水沾衣。

(注:此译文为节选自“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两句的扩展解释,以展现整段意境。)

释义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贫困生活的回忆。“忆昨”指回忆过去,“郎官”为古代官职名,此处代指诗人自己未做官前的身份。“石田茅舍”形容土地贫瘠、房屋简陋,“栖迟”意为栖身、逗留,整句诗描绘了诗人早年贫困、栖身于荒凉之地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早年贫困生活与后来仕途的对比,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深刻揭示,诗人以自身经历为线索,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贫困农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人也通过回忆往昔的艰辛,表达了对功业未成的遗憾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籍仕途较为稳定之后,他回忆起自己早年贫困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心中感慨万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张籍个人的情感历程,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

“忆昨郎官未仕时,石田茅舍此栖迟。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