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1

这首关键词“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出自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秋夜长》,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上一句是什么?

秋夜长

南朝·梁 沈约

月华似练,秋露如珠。

见莲心竭,怀藕丝萦。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作者简介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时期,起家奉朝请,迁安西外兵参军、记室参军,齐朝时,累迁征虏长史、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国子祭酒、侍中、左光禄大夫,梁朝建立后,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译文

月光皎洁如白练,秋露晶莹似明珠。

看见莲花心已竭,怀念藕丝仍缠绵。

鲁国的女子被莎鸡的鸣叫惊醒,她织机的声音也应和着秋天的节气响起。

她素手抽针,感到寒冷刺骨,哪里还忍心拿起剪刀来裁剪衣物。

她精心裁剪的衣物要寄给远方的亲人,不知几日才能到达临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鲁女的劳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月华似练,秋露如珠”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则通过鲁女的劳作和莎鸡的鸣叫,营造出一种秋日的氛围,而“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则细腻地刻画了鲁女在寒冷中劳作的艰辛,进一步突出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鲁女的劳作和思念之情,诗中“月华似练,秋露如珠”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也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基调,而“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则通过鲁女的劳作和莎鸡的鸣叫,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的描写,则进一步突出了鲁女在寒冷中劳作的艰辛,使她的形象更加鲜明而感人,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物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思乡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约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作为南朝文坛的领袖人物,沈约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战乱的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离别和思念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而这首诗正是通过描绘鲁女的劳作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在劳作中的艰辛和她们对家庭、亲人的深厚情感。

“鲁女惊莎鸡,鸣机应秋节。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