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良人重利轻风波,黄金不多心未己。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题名:叹世

良人重利轻风波,黄金不多心未己。出自哪首诗?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良人重利轻风波,黄金不多心未己。

海内方今多乱离,天涯迢递欲何之。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晚期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以入仕,曾任钱镠幕僚,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和批判,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善良的人(良人)只看重利益,轻视旅途中的风浪和危险;即使黄金不多,他们的贪心也从未停止,如今国家四处战乱频仍,天下动荡不安,你却要远走天涯,究竟要去往何方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良人”(通常指品德良好的人,但在此处可能含有讽刺意味,指那些表面上道德高尚实则贪利忘义之人)的形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重利轻义现象,诗人指出,这些人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不惜冒险犯难,无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安危,在战乱频仍的背景下,这种追求显得尤为短视和愚蠢。

赏析

罗隐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晚唐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通过对比“良人”的贪婪与社会的动荡,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对人们在乱世中的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重利轻风波”与“黄金不多心未己”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良人”的贪婪和短视;“天涯迢递欲何之”的反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追求的荒谬和徒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大局,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罗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和愤怒,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批判和讽刺这种现象,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良人重利轻风波,黄金不多心未己。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