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遂有乘槎兴,秋风白玉京。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游仙诗

遂有乘槎兴,秋风白玉京。出自哪首诗?

唐·张说

遂有乘槎兴,秋风白玉京。

云涛连海色,仙路入蓬瀛。

桂子初生月,桃花欲落晴。

飞鸣双白鹤,缭绕九天鸣。

作者及朝代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擅长诗文创作,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张说一生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曾三度拜相,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张说诗文俱佳,尤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所作皆被当世奉为圭臬,张说还主编了大型类书《唐六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于是产生了乘坐木筏遨游天际的兴致,在秋风中向着白玉京进发,云海波涛与大海的颜色相连,仙路通向蓬莱和瀛洲仙境,桂树在初生的月光下摇曳,桃花在晴朗的天气里即将凋落,双白鹤在空中飞翔鸣叫,声音缭绕在九天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说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首句“遂有乘槎兴”表达了诗人想要乘坐木筏遨游天际的强烈愿望;次句“秋风白玉京”则点明了出发的时间和目的地——在秋风中向着传说中的白玉京进发,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仙境的美景和神奇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主题,通过描绘仙境的美景和神奇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仙境的景象栩栩如生,令人向往,诗人还通过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个人的追求和理想寄托在仙境之中,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张说一生历仕多朝,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在仕途上,他虽曾三度拜相,但也多次被贬谪和流放,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尘世生活产生了厌倦和疲惫感,从而产生了追求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念头,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道教盛行,也为张说创作游仙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

“遂有乘槎兴,秋风白玉京。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