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偕王谢之诸公兮,会修禊于兰亭。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2-02)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兰亭集序

偕王谢之诸公兮,会修禊于兰亭。全诗是什么?

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偕王谢之诸公兮,会修禊于兰亭”为对原文意境的概括性描述,并非原文直接出现之句,但体现了文中群贤毕至,于兰亭修禊的情景。)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在诗文上也有一定造诣,但主要以书法成就闻名于世。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的人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寄托的事物放纵奔放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快乐满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释义

本文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文章首先描绘了兰亭集会的优美环境和欢乐气氛,然后笔锋一转,由乐转悲,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生死无常的深沉感慨。

赏析

《兰亭集序》以其清新自然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文章以兰亭集会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人生思考,文章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此次聚会,不仅是一次文人雅集,更是一次对生命、对自然、对艺术的深刻探讨,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与思考,使得《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篇章。

“偕王谢之诸公兮,会修禊于兰亭。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