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的解释

5个月前 (02-02)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的解释

《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

当年驰铁马,今日卧松梓。

壮志随云散,英魂逐月逝。

空余旧时地,犹自说丰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低头抬头间已过千年有余,英雄们的凛然之气依旧存在,当年他们骑着铁马驰骋疆场,如今却只能长眠于松树和梓树之下,他们的壮志豪情已经随着云彩飘散,英魂也追逐着月光消逝,只留下旧时的地方,人们还在谈论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纪念碑。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英雄生前的英勇与死后的寂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与敬仰,诗中“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突出了英雄气概的永恒,后几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铁马驰骋、长眠树下、壮志消散等,进一步渲染了英雄人物的悲壮与伟大。

赏析

陆游的这首《怀古》诗,以简洁而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与敬仰,诗中通过对英雄生前与死后的对比,展现了英雄人物的伟大与悲壮,诗人也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与不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这首《怀古》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腐败与无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