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鸡鸣曲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出自哪首诗?

唐·顾况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

谁言鸡五德,但贵有鸣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悲翁,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东南)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性格狷直,不拘小节,诗作风格独特,常寓深意于诙谐之中,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守信的鸡鸣催促着朝阳升起,它的啼叫又送走了清晨的阴霾,谁说鸡只具备文、武、勇、仁、信这五种德行呢?最重要的是它有一颗勇于鸣叫、唤醒世界的心。

释义

守信催朝日:鸡鸣守时,如同守信之人,催促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即朝阳升起。

能鸣送晓阴:鸡鸣之声能驱散夜晚的阴霾,迎来光明。

谁言鸡五德:传统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此处诗人提出疑问。

但贵有鸣心:强调鸡最重要的品质是敢于鸣叫,唤醒沉睡的世界,象征勇于担当和发声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鸡鸣为题材,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鸡的赞美和对其精神的提炼,首句“守信催朝日”以鸡鸣守时引出主题,展现了鸡的勤勉与守信;次句“能鸣送晓阴”则进一步强调了鸡鸣驱散黑暗、带来光明的力量,后两句则通过反问和直抒胸臆的方式,指出鸡不仅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五德,更重要的是其勇于鸣叫、敢于担当的精神,整首诗寓意深远,既是对鸡的赞美,也是对勇于发声、敢于担当精神的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顾况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有关,顾况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因直言不讳而得罪权贵,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鸡鸣的勇气和担当精神,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以及对那些敢于发声、勇于担当的人的敬佩,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勇敢、正直品质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