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的意思及出处

《鹦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爱羽毛鲜赭白,为怜冠距巧妆慵。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不信飞能尔远,相呼自有群。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译文

陇西来的鹦鹉到了江东,经过多年的饲养,它的嘴巴渐渐变得鲜红,我常常喜爱它那鲜亮的赭白色羽毛,以及它懒得精心打扮却仍显美丽的冠和距,它的名字与十二生肖相提并论(此处可能指鹦鹉的某种特质或象征意义与十二生肖中的某一属相有相似之处,但更可能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或比喻),它的羽毛深处仿佛藏着绚烂的花朵,不要相信它能飞得那么远,但它们相互呼唤时总是成群结队。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鹦鹉的外貌特征和习性,首联介绍了鹦鹉的来源和饲养情况;颔联和颈联则详细描绘了鹦鹉的羽毛颜色、冠和距的美丽,以及它在十二生肖中的特殊地位(此处为文学修辞),同时用“花入羽毛深”来形容鹦鹉羽毛的绚烂多彩;尾联则指出鹦鹉虽然飞行能力不强,但它们总是相互依偎,成群结队。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鹦鹉的美丽和习性,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将鹦鹉的羽毛比作绚烂的花朵,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还通过“名参十二属”这一文学修辞,赋予了鹦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整首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鹦鹉的喜爱有关,鹦鹉作为一种色彩鲜艳、聪明伶俐的鸟类,常常被人们饲养为宠物,白居易在江东地区生活时,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美丽的鸟类,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鹦鹉的美丽和习性,表达自己对鹦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鹦鹉这种外来物种的好奇和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提到了“名参十二属”,但具体是指鹦鹉与哪个生肖有相似之处或有何特殊象征意义,历史上并无定论,这更可能是诗人为了增强诗歌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