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度四之三,往事悠悠祗自惭。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虚度
宋·陆游
百年虚度四之三,往事悠悠祗自惭。
壮志未酬身先老,青衫犹是旧儒衫。
梦回故国千山外,愁对寒灯万籁间。
欲问余生何所寄,一樽还酹江月寒。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人生百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惭愧,曾经的壮志豪情还未实现,人却已经老去,身上穿的仍然是那件旧时的儒衫,梦中回到遥远的故乡,醒来却面对寒冷的灯光和寂静的夜晚,想问自己的余生还能寄托在哪里,或许只能将这一杯酒敬给那寒冷的江月和无尽的苍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深感慨,首句“百年虚度四之三”直接点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次句“往事悠悠祗自惭”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自责,后两句通过“壮志未酬身先老”和“青衫犹是旧儒衫”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最后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百年虚度”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接着通过“往事悠悠”和“自惭”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自责,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情感深沉而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变迁,尽管他心怀壮志,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不禁对过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责,同时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和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