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碑留千岁字,神降百王言。的解释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碑留千岁字

碑留千岁字,神降百王言。的解释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碑留千岁字,神降百王言。

羽卫浮清景,鸿恩洽紫宸。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人论。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陈元光、郭震一起被后人誉为“文章圣手”,李峤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涉及自然景物、宫廷生活及历史典故,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凝练。

译文

石碑上镌刻着流传千年的文字,神灵降下了历代帝王的训言。

羽林军和仪仗队浮现在清明的景象中,皇恩浩荡遍及紫宸殿内外。

还听说有吉甫那样的贤臣在歌颂,但这可不是那些平庸的郢人所能比拟的。

释义

首句“碑留千岁字”描绘了石碑上刻着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朽,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传承,次句“神降百王言”则表达了神灵赐予历代帝王智慧与教诲,强调了君权神授的观念,后两句通过描绘宫廷的庄严景象和皇恩的广被,以及对比贤臣与平庸之人的差异,进一步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碑文和神言为引子,展开了对宫廷生活及历史传承的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贤臣与平庸之人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贤臣的重要性及其在历史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在朝廷任职期间,当时他身处宫廷之中,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对历史传承和君权神授的观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碑文、神言等意象,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庄严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及历史传承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贤臣与平庸之人的差异,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贤臣的敬仰和对平庸之人的不屑。

“碑留千岁字,神降百王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