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忆昔论交密,经时觏面稀。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五

忆昔论交密,经时觏面稀。下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忆昔论交密,经时觏面稀。

重寻事如梦,再对泪沾衣。

春草何茫茫,王孙游有归。

应须各努力,岁月无相违。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回忆往昔我们交往密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如今重新寻找那些往事,仿佛就像一场梦,再次相见时,泪水已经沾湿了衣襟,春天的草长得如此茂盛,远方的王孙啊,你是否也有归期?我们应当各自努力,不要让岁月再留下遗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相聚难的感慨,首联“忆昔论交密,经时觏面稀”直接点题,回忆过去交往的亲密,与现在见面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颔联“重寻事如梦,再对泪沾衣”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往事如梦,重逢时的泪水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感慨,颈联“春草何茫茫,王孙游有归”以春草和王孙(此处借指友人)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盼,尾联“应须各努力,岁月无相违”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彼此都能珍惜时光,努力前行,不再让岁月留下遗憾。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首联和颔联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颈联的意象则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尾联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送别友人元十八(元稹)时所作,元稹和白居易是好友,两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有着深厚的友谊,由于各种原因,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在送别元稹时,白居易深感友情之珍贵和相聚之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忆昔论交密,经时觏面稀。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