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看花每许随藜杖,咏月曾教和竹枝。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看花每许随藜杖,咏月曾教和竹枝。出自哪首诗?

唐·司空曙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声潺湲。

高斋何事须登望,紫塞风烟接海天。

看花每许随藜杖,咏月曾教和竹枝。

此中幽意君知否,双鬓流年暗换时。

作者及朝代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一作文初),或作司空图(“图”字恐误),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或谓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为长林丞,贞元初,水部郎中,为蓝田尉,曾官虞部郎中,后遭贬谪,迁舒州刺史,终于虞部郎中,与卢纶、钱起、耿湋等人交游甚密,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亦有佳句传诵于世。

作者简介

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不相下,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子乞米,其僚友赆之,白曙曰:“本望其全,勿怪残缺。”曙笑而受之,终虞部郎中,曙与卢纶、钱起、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吉中孚,皆为大历十才子,工五言诗,曙亦善书,有书品一卷。

译文

西峰山势高峻喷涌出流泉,横卧的巨石使水流回旋发出潺潺声响,在高斋中为什么要登高远望呢?因为那紫色的边塞风烟一直连接到海天尽头,我时常拄着藜杖去赏花,也曾教人和着竹枝吟咏月亮,这里面的幽深意境你知道吗?我的双鬓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悄悄变白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幽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写西峰山势和流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颔联写登高远望所见,边塞风烟与海天相接,视野开阔;颈联写诗人赏花咏月的闲适生活,以及与人吟咏唱和的雅趣;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双鬓已白,幽意难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幽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中“看花每许随藜杖,咏月曾教和竹枝”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赏花咏月的闲适生活,以及与人吟咏唱和的雅趣,体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尾联“此中幽意君知否,双鬓流年暗换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司空曙在山居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幽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山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司空曙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看花每许随藜杖,咏月曾教和竹枝。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