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当年怀刺出菰芦,倾盖钱塘月满途。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钱塘逢康元龙

当年怀刺出菰芦,倾盖钱塘月满途。上一句是什么?

明·谢榛

当年怀刺出菰芦,倾盖钱塘月满途。

老去功名空自惜,秋来风月为谁孤。

扁舟夜宿芦花岸,冷雨晴飞钓石矶。

明日潮来无定准,扁舟何处系孤蓬。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榛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谢榛(约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诗论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嘉靖年间,以诗名遍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交往密切,但其文学主张与“后七子”有所不同,强调诗歌应抒发真情实感,反对模拟古人,著有《四溟诗话》等。

译文

当年我带着名片(怀刺,古代求见时用的名片)走出隐居之地(菰芦,代指隐居之处),在钱塘江畔与康元龙相遇,那时月光洒满路途,我们一见如故(倾盖,形容初交即很投合),如今我已老去,对过去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这秋天的风月美景又是为谁而孤独存在呢?夜晚,我独自驾着小船停泊在芦花岸边,冷雨过后,天晴了,我飞到钓石矶上垂钓,明天潮水涨落不定,我这漂泊的小船又该在哪里系泊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康元龙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首联写当年相遇的情景,颔联抒发对功名的感慨,颈联描绘当前孤独的生活状态,尾联则以问句收束,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以“怀刺出菰芦”起笔,既点明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又暗示了与康元龙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接着以“倾盖钱塘月满途”描绘相遇时的美好情景,月光、路途、倾盖之交,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对过去的功名产生了深深的感慨,这种感慨在颔联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颈联则通过描绘当前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尾联以问句收束,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榛晚年时期,当时他已历经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与康元龙的相遇中,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感慨,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当年怀刺出菰芦,倾盖钱塘月满途。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