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上一句是什么?

贺进士王参元失魁

唐·柳宗元

故人昔相送,出郊尘满衣。

今来亦如昨,所异秋叶飞。

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

海内久闻名,文章信奇绝。

灵凤不世见,鸑鷟亦难匹。

一失飞云势,空余伏枥心。

怜君头半白,未得荐甘霖。

吾亦不自暇,何因慰寂寥。

作者及朝代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作者简介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

译文

老朋友啊,你当初离开京城时,我们相送到郊外,你的衣襟沾满了尘土,现在你回来还是像从前一样,只是所不同的是,秋叶已经飘落,你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只得了第三名,但你的文章气势已经十分磅礴,你在海内早已享有盛名,你的文章确实是奇妙绝伦,灵凤不是每个时代都能见到的,鸑鷟也难以与之相比,你一旦失去了飞黄腾达的势头,就只能怀着伏枥千里的雄心壮志,我怜惜你头发已经半白,却还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我自己也忙得没有空闲,用什么来安慰你的寂寥呢?

释义

这首诗是柳宗元为安慰友人王参元科举考试未得魁首而作,诗中先回忆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然后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文章,认为其虽未得魁首,但文气已十分磅礴,接着用灵凤和鸑鷟的比喻,形容友人的才华难得一见,但如今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最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慰藉。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回忆、赞美、比喻和慰藉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参元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由衷赞美,诗中“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和批判,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同情和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柳宗元在王参元科举考试未得魁首后所作,当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但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和腐败现象,王参元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魁首之位,柳宗元作为王参元的好友,深感其才华被埋没,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安慰和鼓励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由衷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诗人对此的批判态度。

“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